一直是孩子學習和大人相處,但大人為什麼不學習孩子的語言呢?
這樣未免對孩子太不公平了!
小孩、大人互相學習,平衡點才會浮現。
這天的主軸幾乎圍繞在“A B C D E”
A → Accept yourself 接受自己
B → Be yourself 做自己
C → Challenge yourself 挑戰自己
D → Discipline yourself 訓練自己
E → Enjoy yourself 享受自己
“學校老師說孩子選的曲子太簡單,要換首表演曲”、
“媽媽到才藝發表會時發現其他小朋友都演奏好難的曲子,好丟臉”、
“捷運上的阿嬤指責媽媽怎麼不帶小孩去考檢定”,
這些情況或許身為家長的人都遇過,
但如果家長真的因為這些話而讓孩子換曲子,甚至跑去考檢定,
那原本的樂器老師是否也該讓他包袱款款回家去,
改向捷運上的阿嬤拜師學藝呢?
學習的意義不該輸在別人的眼光下, 而這些眼光是父母必須扛下的。
起步晚又怎樣?
一步一步往前走總會跟上,就像龜兔賽跑一樣。
學習不是為了取悅誰,任何時間都可以。
沒考檢定又怎樣?
玩音樂的境界可不是人人都能達到。
亞洲和西方國家的家長與孩子相處的方式完全不同,
亞洲的老師向媽媽稱讚孩子,媽媽卻反過來指責孩子,
“今天上課表現得很棒喔!”老師說,
“怎麼可能?!他回家都沒有練耶!”媽媽說,
然後轉向孩子“今天上課有沒有認真?”
而美國的家長不需要等老師稱讚,自己就先對孩子說了,
“You did a great job!”
“I’m so proud of you!”
“Did you have fun?”
同樣是家長,東西方卻差很大,
試著多稱讚孩子,不要只著眼於不好的地方,
孩子接收到家長給的正能量,得到了信心,自然會越來越棒!
檢定不是學習的目的,只是某個機構定下的考試規則,
就像學英文參加的英檢、托福,或多益,
檢定可以是學習路上追求的目標,證明自己達到了怎樣的程度,
但音樂最後將變成自己的一部份,而不是檢定證書。
鼓勵孩子參加發表會,
“媽媽好想聽你在台上表演喔~”
“你在台上一定很美/酷!”